“翻新屏”冒充“原厂屏”:还敢在平台上修手机吗?

   2019-07-30 新京报720
核心提示:“翻新屏”冒充“原厂屏”:还敢在平台上修手机吗?
       与其说一些渠道是做正经的手机修理事务,倒不如说是打着修理的名义搞“配件倒卖”。

一台iPhoneX的屏幕,修理费用400元,而客户旧屏幕在商场上再卖700元,一单赢利就能超1000元——看了新京报的报道,才知道原来“修手机”比“卖手机”赢利高多了。

新京报记者近来卧底国内两家手机O2O修理渠道“闪修侠”和“极客修”,以“修理工程师帮手”的身份暗访调查,发现“一拆一装”背面存在许多套路。

套路一:“素人变专家”,没有任何修理经历的人训练10天,就能做上门修理的工程师。套路二:“狸猫换太子”,以“原厂质量”的名义给客户换贱价拼装件、创新件。套路三:“小病大手术”,一些工程师在修理进程中,故意夸大配件问题,过度修理。套路四:“二手成全新”,替换下来仍完好的原厂配件,被以“原厂件”的名义卖给新客户。

真可谓“不下水不知水深浅”,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手机修理,居然藏着这么多“生钱之道”。与其说一些渠道是做正经的修理事务,倒不如说是打着修理的名义搞“配件倒卖”。

修理渠道和修理师傅们,指着这些套路挣钱,服务质量天然也难以确保,以至于换上创新配件的顾客们在修理后频繁呈现闪屏、漏光、失灵等问题,不得不一遍遍返修,直到耐心耗完,直接换新。

有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人想方设法地收顾客的“信息税”。尤其是手机、电脑这些智能产品,内部设计越来越杂乱、信息鸿沟越拉越大,一块屏幕是原装、原厂仍是创新、拼装,普通人很难分辨。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顾客遇到问题只能求助于专业机构,被迫接受对方给出的方案。

从新闻报道来看,一些修理渠道背面还有庞大的手机配件收回、创新工业的支撑。把用户拆下来的配件创新再卖给新用户,两端收费、一本万利。

平心而论,一些配件若仍有使用价值,对其收回再利用未尝不可,但整个流程应该在透明、合理的商场环境中进行,价格要与价值相匹配,不能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术误导顾客。

说白了,对一些O2O修理渠道来说,消费场景虽发生在线上,但其本质仍不过是“小作坊”,充满了混乱和狡黠。这种荒蛮与手机修理的百亿商场明显不相适应,也不该是干流,但遗憾的是,现在顾客知道得太少、挑选也太少。

而手机修理职业要走出混乱,一方面要靠“投诉-监管-批改”的外部力气,经过拟定职业规范、加强乱象治理和处罚,将其拉入正轨;另一方面,仍是要靠商场的进一步打开和发育,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中介作用,让配件来源可溯、人员资质可查、修理进程可监督,用透明的信息建立顾客和服务者之间的信赖桥梁——倘若商场还未长大就已变形,顾客和参与者都将是输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