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稳”从何来?

   2019-12-31 工人日报360
核心提示:稳就业,“稳”从何来?
新年将至,回眸这一年,我国就业指标依然向好:1~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1月份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预期目标……被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的稳就业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妥妥地“稳了”。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不断增加的当下,“稳”从何来?

从产业情况来看,服务业持续高增长是稳就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大量新职业。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代驾员……这些服务类岗位已越来越深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2018年底,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35938万人,比重占到46.3%,成为我国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也更高,创造的就业增量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1979年至2018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速5.1%,高出第二产业2.3个百分点。

在新就业机会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传统就业岗位却在消失,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传统工作岗位影响显著,最典型的莫过于“机器换人”。这是挑战,也是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机遇。近年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政策聚焦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工群体。他们现有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尚不足以支撑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岗,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改变这一现状,今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5000万人次的培训。同时,大力推广新型学徒制,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试点,着力补短板、强技能,让人才供给更符合岗位需求。

企业有活力,就业才能有保障。作为普惠性政策,社保降费使各类企业 “轻装上阵”,更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社保降费共为企业减免2725亿元,预计全年超过3800亿元。这笔钱被企业用于投入研发、引进人才、增加福利、开展培训等各个要紧处,成为稳就业的“定心丸”。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促进就业不再仅靠“零敲碎打”,政策顶层设计正从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稳就业、促就业的长效机制……这是就业形势保持“长虹”的重要原因。

长远看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生的劳动力逐步减少,劳动者平均年龄逐步上升,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劳动者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就业总量压力将有所缓解,但提高人岗匹配、发挥人才红利等问题将日渐显现。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由此可见,稳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的、动态的。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我们不仅要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而且要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体面的就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