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法能“偷听”:突破伦理的“灰犀牛”并不远

   2019-04-08 新京报930
核心提示:AI算法能“偷听”:突破伦理的“灰犀牛”并不远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年代,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维护,相较于技能发展更加软弱,有必要尽快找到可行的应对之道。

人工智能算法能“偷听”用户信息

人工智能(AI)算法是否可以“偷听”你的信息?关于这样的疑问,许多人恐怕还半信半疑,难以给出确认答案。但剑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却表明:这是很有或许的。

“偷听”的原理是:当人们轻敲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时会产生声波。这些声波通过设备的内置麦克风收集、康复,从而就可“听到”敲击屏幕的声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听到的声响与键盘方位关联,就可实现“偷听”用户信息。

展开这项研究的剑桥大学计算机试验室用其自己开发的算法模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关于四位数暗码而言,该模型在10次测验后可以准确康复54%的暗码;20次测验后可以康复150个暗码中的91个,辨认准确率为61%。

该项研究的论文于3月26日宣布,标题就叫《听到你的触摸:智能手机上的新声学侧通道》。

关于已经基本离不开智能手机的咱们来说,这项研究结果无疑是当头一棒。就在前不久,某些手机APP“偷听”用户信息的消息,在很短时间内刷爆朋友圈,引发了巨大质疑。相关渠道迅速出头驳斥谣言,而许多针对性的测试也一时拿不出确凿证据。

坦率地说,咱们不相信相关渠道就是在有意地“偷听”,而更倾向于以为,这是大数据在主动生成“用户画像”。只是画像的精准度,也着实让人惧怕。

扎紧技能道德和法令篱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置疑“偷听”不啻为一声嘹亮的警钟,它再次对咱们宣布警示: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年代,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维护,相较于技能发展更加软弱,有必要尽快找到可行的应对之道。

同时,对以“前进”为名的技能发展,咱们也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和置疑,并时间从人类庄严和技能道德的高度详加审视。这是必要的审慎,绝不是螳臂当车的保守,因为墨菲定律早就说得十分清楚——假如事情有变坏的或许,不论这种或许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或许的破坏。

“偷听”有或许发生吗?剑桥大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必定会的。虽然囿于技能的局限,目前尚无法偷听得那样准确。但假以时日,人工智能算法配备的智能手机等设备,必定会把人“偷”得赤条条。而以技能发展在当今的迅猛之势,这个时日其实并不多么悠远。

咱们已清楚地看到“灰犀牛”就在那里,它正在向咱们冲来。可是出于许多的利益计算和犹疑,人类就是找不到实在的防备、应对之策。

这正是咱们当前面对的恼人困惑。关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目前可以想到的办法,无外乎以繁多的法令法规条款,尽或许扎紧篱笆,同时加大惩办力度。但这种办法,受制于差异极大的文化环境和执法力度,常常很难从纸面上真正落地。

而更加薄弱的是,技能道德显着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缺乏实际的灌输培养。许多科技者仅仅醉心于技能打破,因为和远端的技能应用者以及被影响者相隔着显着间隔,他们几乎不或许感受到技能发展或许带来的费事与痛苦。关于“偷听”的置疑,其实恰恰反证了技能道德的缺位或许带来的问题。

人工智能、大数据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没有任何力气可以阻止它们前进的步伐。咱们认可而且也愿意享受这样的前进,但前提条件是,它们应是为人类服务,而不是侮辱、役使人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