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过疫情,医疗器械行业会“大火”吗?

   2020-02-23 新京报310
核心提示:2020年农历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很多人被一只口罩难住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护目镜、额温计等医疗物资亦缺口严重
     2020年农历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很多人被一只口罩难住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护目镜、额温计等医疗物资亦缺口严重。

此时,医疗器械行业挺身而出,捐款捐物,积极复工:天津九安医疗首批援助物资1000支红外体温计在大年初一运抵武汉;2月5日,迪瑞医疗表示,将捐赠价值千万元的医疗检测配套试剂和仪器;延安必康改造生产线,提高口罩、防护服的产能……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遇到各种问题。2月3日,鱼跃医疗称,公司的口罩产品因物料短缺,已停止生产,暂时无法供货,消毒感控、温度测量、血氧仪及口罩产品已全面脱销。

有人说,这是医疗器械行业升级换代的机会;也有人说,这是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一次“大考”。

抗“疫”路上,他们走在前方

“企业首批援助物资1000支红外体温计是随小米的捐赠物资,在大年初一一同抵达武汉的。”天津九安医疗的负责人介绍,1月27日,企业紧急召回在津工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20余人,同时联络原料供应商,快速协调运输,将能收集到的备料全部送到工厂。连夜备好生产原料,以备转天正式复工投产。

1月28日,在董事长刘毅的号召和带领下,所有在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员工家属200多人,放弃假期走上生产一线,昼夜两班和疫情赛跑;

1月29日,海外储备货物46080台集结完毕,加急空运发往国内,满足国内防疫紧急需求;1月30日,为了配合国家重点疫区重点防控的措施,紧急出厂600支九安(iHealth)额温计,用最快的运输方式,送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支援一线战“疫”……

这是九安医疗在抗“疫”路上的努力,更是全国械企抗“疫”的缩影。

疫情出现后,体温筛查是公共卫生防疫需求的必要手段,但全国能够批量供应的额温计厂家很少,非接触红外测温产品出现严重供应短缺的状况。而九安医疗的爆款额温计在此次公共卫生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企业额温计产量可达日产7000支,我们在努力,希望达到日产1万台,同时,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购买生产相关设备,再扩大产能,力争三月月产超40万台。即使如此,额温计目前的缺口仍然巨大,每天,我微信上收到的询单大概就有超百万台,像北上广深等城市,一个城市至少需要10万台,但产能不是一天能够做出来的,原材料的供应、提高产能等都有其过程。”刘毅感慨道。

复工三难:缺原料、缺物流、缺人工

“在现有的产能情况下,公司主要面临的问题一是工人短缺的问题,二是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刘毅表示,尽管目前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没有出现过断档,但仍然面临着供应难度。

据悉,为保障生产不断料,在得知九安生产物料可能断档后,天津市政府一天之内给广东省政府出具协调函,希望广东工厂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工期,国家工信部也发文督促相关部门组织做好红外体温计配套零部件的供应商和供应商的供应商开工生产,同时在空港管委会协调下,普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帮忙加急生产出了23000片电路板。

2月7日凌晨,九安医疗工厂物流部部长张长林带着刚下线包装好的23000片电路板前往广州中山组装厂进行装配,48小时后又带着15000片组装好的显示模组回到天津。

截至目前,九安额温计最缺少的原料是塑胶壳、MCU、传感器,缺料情况一直在动态变化。“在国家工信部、天津市政府、天津市工信局等政府的帮助协调下,我们将尽全力确保生产不断料,保证供应不掉队。”刘毅说。

“公司2月11日就已部分复工,但产能大概是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省人员返程复工的问题,其次是上下游供应链、物流问题。”宏达高科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防疫指挥小组,统一对公司整个厂区进行消毒,并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减少现场接触以及现场会议。

“希望国家在疫情期间能够对税费及社保费用进行一定减免,更希望疫情尽快结束,保证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充足以及物流顺畅。”宏达高科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疫情主要对公司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公司现金流较为充沛,不至于出现生存危机。

疫情结束,医疗器械行业或将迎来大爆发?

“这次疫情增强了大家的防护意识,也带动了额温计等产品在市场的普及,随着疫情的消除,短时的公共卫生防疫需求会大幅下滑,但个人防护需求可能会有所增长,从而带动市场有较大增长。”刘毅分析道。

刘毅表示,疫情的集中暴发导致各地医疗机构面临巨大压力,而互联网医疗模式能够解决慢性病患者疫情期间的就诊难题。未来,九安医疗糖尿病诊疗“O+O”新模式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疫情过后的行业发展,络仁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旭东则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马旭东表示,对于疫情之前产能过剩的企业而言,可能会因为疫情的发展产能被急速释放,该类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增长,投资机构在短期内也会更看好此类企业;对于很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如支架、高值耗材等企业,疫情期间,由于医院无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此类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但疫情结束后,医院恢复正常的诊疗活动,此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对于早期科研类企业,可能为其技术和产品带来新的机遇。

“此次新冠肺炎导致感染者肺部功能受损,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些研究,其中就涉及特异性肺部纤维化的治疗。我们考虑与国内外专家一起,把之前一些研究进展与此次新冠肺炎的症状联系起来,这样可能会有一些新产品和新技术能够问世。”马旭东感慨道,此次疫情对于行业而言,的确是危机与转机并存。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一些企业短期看是利好,但疫情结束后,长期还是要看企业核心价值。此外,医疗器械行业的爆发受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疾病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进行综合考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